专访:图书馆员的未来 – Michael Stephens

原文地址:Michael Stephens – Future of Librarians Interview

Michael Stephens是多米尼加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研究生院的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译者注:美国大学中,正教授professor,即full professor,与副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之间还有一个等级:准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助理教授应为副教授),OCLC Librarian 2.0 skills技能文章《Web 2.0 & Libraries》的作者,也是Tame the Web的博主。现在先假设您从来没有参与图书馆的工作,您个人会怎样使用图书馆?您通常如何搜索和获取信息?

好问题,老实说,我通常只用能连上的数字图书馆。做研究写论文,我用的是北德克萨斯大学的电子资源。我也参考各种相关题目的RSS供稿和报告。由于平常都往返于伊利诺州奥克帕克,印第安那州明撒瓦卡和密歇根州特拉弗斯城三地间,我有印第安那和密歇根的图书证,但还没拿到奥克帕克的——尽管我就住在它一个分馆的同一条街。这让人忙起来很容易就忘记街那头就有这么一个图书馆,而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跟馆员谈图书馆给人的印象,和它在人们生活的位置。

我的媒体消耗量在馆员中算是少见的。我经常在Amazon买书,看Netflix的DVD,我大多数的音乐都是在iTunes音乐店买的。我的Mac上有我四处收集来的5000歌库、大堆的电视剧和电影。在奥克帕克我电视机都没装,就一个互联网,MacBook pro和一些可靠的耳机。我每周都会用iTunes下一大堆电视剧。

通常,我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是的,我用Google做很多事。我用很多租用数据库做我的博客研究,也通过博客目录挖掘链接。我还通过Wikipedia获取很多流行话题的风向和外部链接。遇到我想看一部电影想查多些资料的时候,我常会去挖IMDB。出行则让我上TripAdvisor、Google地图,还有或多或少的旅行评论/社会化站点。

我最希望的是,所有我在用和可能要用的站点,有多一些RSS供稿。我每星期都盼着Netflix周日早上的更新发布。若干图书馆可以做到这样,甚至把我订阅的送上门,我会马上迷上它。

这在今天图书馆用户或非图书馆用户之中典型吗?在某种程度上肯定是的:找信息用Google。OCLC的用户意识报告证实了这一点。我建议没有读过这个报告的馆员找来看看,看人们对图书馆和搜索信息都是怎么想的。84%的人是从搜索引擎开始的!1%的人是从图书馆的网站开始的。我想接下来几年我们会看到更多向网上媒体消费和交付转移的情况。看起来会很有趣。越多可以自定义的信息,越多直接推送到个人设备上的选择越好!

您写了很多关于技术可以帮助改善馆员跟图书馆用户互动的文章。您觉得图书馆2.0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是什么?

图书馆员有一整套供他们使用的工具,可以实现联网、开放和人性化的对话和交换。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服务放上网,放到我们用户碰面和交谈的社会网络中去。我觉得L2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是博客。它会将图书馆多层次地呈现给用户——如果使用恰当的话。比方说报道图书馆新闻、计划和资源,如果被如实地执行,会培养出开放、透明的环境。它让图书馆更人性化。我在我的Web 2.0图书馆技术报告中说:“记得一点,它关键的好处是:由一群人来写一个图书馆的新闻和活动,会给这个机构带来人的声音。通过允许评论,藉由对话交流就建立起一种社区的感觉。我们正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们一起…”说实在的,这很能引起我的共鸣。《市场就是谈话》(译者注:《The Cluetrain Manifesto:the end of business as usual》简体中文版,台湾版译作《破繭而出》,下同)力促企业人性化和在此程度上对待客户。图书馆也一样,“根本上的透明”同样重要。

创建图书馆博客的工具是免费的,例如www.wordpress.org的WordPress。使用博客,可以快速发布内容,不用每次都先经过网站程序员或臃肿的IT部门。博客可以创建一个面向用户的信息流,如果他们愿意可以对博文评论。馆员可以用博客向用户推广资源,也可以推荐自己的图书馆。工具是简单、几乎是免费的。我写过关于透明图书馆的文章…

有没有对图书馆2.0完全无关的Web 2.0技术?

我永远不会说任何的2.0技术“完全无关”。我们可以从每种技术的机制和功能上受到启发。我就对社会化门户很着迷,像MusicTonic,可以帮你收集来自多个社会化网站关于某个乐队或歌手的内容,然后捆绑在一起推送给你。图书馆员该从此获得什么启发?自然是自定义、用户设计的门户:想象一下,一个能推送主题/搜索的全民门户或青少年门户,一个能为信息发现创建动态环境的图书馆会做些什么。

Twitter最近很火,而我也看到那个潜在性。这不单止是因为它有趣,再次地,还因为它是一个流,一个可以播送我们正在做什么的聚合信息频道。

我很高兴我们的很多图书馆同行都有实验和发现的意识。我没有时间沉浸于所有的新工具中,但有使用过新工具的同行能够写出他们感受,真的会有助于构筑未来的蓝图。我告诫我的学生,不要轻易忽视任何一个趋势或技术,在认真考虑可以给未来的图书馆和馆员带来什么之前。

社群中兴起一阵进取之风,比如Helene Bowers的学习2.0计划,似乎很多馆员开始玩起赶上技术来,但目前只到刚开始熟悉Web 2.0技术——甚至态度——的程度,而大众则已经频频出入于myspace、flickr和博客等等了。我在想您提到的“技术狂热”是否真有其事:您有没有见过确实的“技术狂热”的例子,那种过于追求技术、一味想站在时代尖端的馆员?

有!就算在今天,我也还听到一些馆员惊讶地发现他们的管理已经签了合约,或者已经缺乏远见和计划地跟买了一些技术。2004年,我给Library Journal写过关于技术狂热的文章,非常严正地强调了计划的必要性。Web 2.0对此有所缓和:免费的或廉价的工具减少了计划的花费,然而计划的必要性今天看来甚至更显得重要。我劝学过学习2.0课程的馆员们,不要把每一个学到技术都拿来,而是要计划,要实现的是那些最有意义、最能充分利用“每一块钱”的技术——现在的情况是,成本已经转移到了馆员时间,而不再是为某个实际程序付出的20,000美元之类。

技术是工具。即使你给每位馆员都配备一台掌声电脑,但如果他们不懂如何去用,根本不关心、不了解它对服务的意义的话,你的图书馆也不会酷起来。太多次我们扔钱去买技术,之后才发现受限于不合和过虑的罚款细节。计划应该先行!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位置,需要平静下来,探索更低成本的技术,并树立起2.0的态度来。我很支持这个。我倡议David Weinberger在《市场就是谈话》的大作所提出的超链图书馆。对我来说,它可以消除一些馆员所持的微管理控制,让馆员放心想象、创造和策划,不再有繁文缛节、文山会海,不再有因政策障碍造成的“举步维艰”。

更重要的是,如果公众已经对Web 2.0了如指掌,而图书馆员只是刚刚跟上,那馆员为什么还必要——甚至在他们跟上以后?

图书馆员在2.0世界依然重要,只要他们变成向导、顾问和教育者。只要他们接着也转移到一个更开放、透明的世界,只要他们意识到图书馆现在可以随他们而行:图书馆可以在帕尼罗面包、星巴克,或是火车站等等,只要馆员在那里引路。

您怎么看图书馆2.0对物理图书馆的改变?

这部分的讨论是我最喜欢的。我相信图书馆需要激励,而在现实世界这是非常重要的。你的空间在对用户说什么?你用什么样的指示牌?你的馆规如何?所有这些都在讲你图书馆的故事,都在表明你对顾客的态度。我同意有些同事说的,在馆里给不同的用户群体创造空间,让图书馆适于制造快乐——游戏啊,跳舞机啊,等等——也让其他人感到舒服和有用。我们可以从用户和潜在用户的“零售期望”中得到启发。我曾惊喜地发现明尼阿波利斯一个高端连锁杂货店为团体提供会议室。在不久的将来,读书社将可以在商店里开会——而不是在图书馆!L2图书馆的一个任务大概会是,重建大众的观念——图书馆共享空间可以成为很多人的很多东西,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也拥有图书馆。我很抱歉地说,我不鼓励在前门挂一个进馆须知。想办法使政策和指导更友好…更受欢迎吧。

您主张在图书馆里卖杂货吗?

嗯,不支持,但一个零售连锁店都可以提供会议室空间——图书馆很多年前那样做的——这表明曾经只有图书馆才有的特色服务,如今都蔓延到商业上了,云云。打个比方,假如同一家商店不单有社区会议室,还有带wifi的咖啡厅、Rad Box DVD租赁机和烹饪课程呢?那不正是街口图书馆今天可以提供的么?我打了个冷颤。想看看谁会是第三个,而且我知道不光我一个人会这么想。

您说的图书馆用户的“零售期望”是指什么?为什么拿把读书小组从图书馆带走的杂货店来类比(更相似的应该是书店吧)?区分的因素是什么,图书馆的边界在哪里?

“零售期望”包括体验、选择、服务和品牌。体验是你到最喜欢的店子时的感受。逛芝加哥Apple店时我整个人都会兴奋起来,在路上就已经开始高兴了。我很享受看到那些产品,试用,跟Apple雇员聊天什么的。星巴克是另一个提供体验的零售店,尽管最近我热衷于读那篇“被遗忘的记忆”,是关于店里当年咖啡的香味消失,而公司如何想找回那份“体验”的。

选择,就是我大概很感兴趣的“长尾”。我想可以拿Amazon做例子。我喜欢跟我的学生谈,把Amazon用于图书馆服务。比如,这应该也发生在你的图书馆里:一位读者来委托代购,填了表格送去采访部,馆员就会说“8周后来看看吧。”用一个Amazon帐户从Amazon订购,两天就送到手了。我也听到一些馆员说这类服务——甚至到邮寄到读者家里的程度。图书馆甚至也可以买二手书——便宜——来扩充经费。

服务包括两方面。对个人的服务和我们电子入口的服务。我很看重客户服务。我知道在哪里可以获得好的服务:Apple、一些旅馆、餐馆等等。图书馆的服务意识是什么?我想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图书馆的馆员会竭尽所能帮助用户,难能可贵;一些图书馆的馆员则唯恐多一个要求多一项事务。如果讲的就是你,那么劝你及早离开公共服务行业!电子方面的,我们的系统和目录还需要改进。(我知道,在图书馆里这是一定的,OPAC糟透了)。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在最近,我要找一本书做研究。当时在我的图书馆里,查书系统简直复杂透顶,我干脆放弃,跑去Amazon订购了。那要简单得多。这表明了什么?我始终认为“用户不笨。”:-)

品牌标志着一种服务或业务,暗示了一种体验。我是Apple的忠实拥趸——Apple店外墙上那炙热明亮的白色苹果有特殊的含义。标志、一致的信息、色彩,共同构成了品牌识别。我喜欢品牌明显的图书馆。他们的标志和“形象”不光在物理实物上出现,也在网上出现。图书证、月传单和邮件,所有东西一看就知道是来自那个图书馆的。如果一个图书馆在品牌宣传上有困难,那可能意味着他们给出的信息不够清晰、不一致,甚至是混乱的。我们在LIS(译者注:图书馆和信息科学)教育中最有价值的课程之一就是品牌和营销策略。更多详情请参阅《未来在等待的人才》(译者注:《A Whole New Mind》中文版)!

一个确定的边界就是我们可以提供免费的信息和材料。我们提供很好的空间。不用按时收费,不用付出代价,就能享受舒适的空间。Red Box DVD尚且要付钱,而如果图书馆可以把它变成在杂货店买一两部电影般简单呢?如果还碟还书可以还到相应店面或社区其他网点都行呢?学院图书馆也一样。如果馆员能切实把自己嵌入到用户的生活中——他们会去的、会花时间的那些地方。美国信息科学技术学会新英格兰分部前阵子有个项目,项目名引起了我的共鸣:嵌入式图书馆的曙光:在人们的信任网络中集成图书馆服务。我想要嵌入式的图书馆和馆员!这应验了Jenny Levine多年来一直在推广的理念:服务应转向从满足用户需要来考虑,在新的地点,用新的工具。图书馆有这么多的好东西。

现实世界中,您的图书馆(或其他您去过的图书馆)有以图书馆物理空间吸引用户之“心”的例子吗,可以现在跟我们分享一下吗?有效果不?

我去过有漂亮艺术品和画廊的图书馆;去过允许年轻人运用科技创建、分享内容,进行自我表达的图书馆;也去过建筑美轮美奂、馆藏经典全面、馆员热心专业的图书馆。新泽西的Cherry Hill公共图书馆就用iTunes提供全部的CD馆藏,你可以在买之前试听一下。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提供一位学生制作的图书馆漫游播客。普林斯顿公共图书馆去年开放了他们的会议室做足球直播,球迷塞了一满屋!我想所有这些都是在吸引用户的心。它们鼓舞了我——去想,去学习,去梦。

有没有不成功的?

树立障碍的图书馆。

我们就讲把我们自己和图书馆推向用户吧。指示、空间和馆员态度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再次,这对我来说是个严肃的问题。我看到一个图书馆收上网费的标示——15分钟半美分之类的。我知道有某些地区的确有经济上的问题,但街尾帕尼罗面包或别的什么咖啡馆就有免费的wifi,图书馆凭什么对这个信息源收费?

我有时候觉得指示反映了馆员的哲学。David Weinberger在《市场就是谈话》第5章中写道,一些企业把客户看作是对手。我想这同样发生在图书馆。超链接组织,Weinberger用作章节题名的这种组织,则很不同于上述观念。超链接图书馆同样可以:开放、透明和欢迎合作。

在谈论图书馆文化时,您经常引证商界的例子。那么对如何营销图书馆、传播馆员工作重要性的观念,您会给馆员们什么小诀窍?

用社会化工具,给你的物理图书馆做个清点:指示牌、咨询保障,还有馆员态度。然后放上网。为全馆员工开一个学习2.0课程,不光要让他们获得技能,还要推广玩的观念,促进创新和适应变之风。

我们要下到人们的生活中,而且要表明我们的馆员角色。配合当地工商业,牵头发起创造性的项目。想办法把图书馆的资料推送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推送给需要的人们。

如果没有图书馆/馆员营销预算怎么办?有什么免费或便宜的方式吗?

这正是Web 2.0工具的魅力所在。博客是免费的,只是需要投入时间;IM(译者注:即时通讯)参考咨询也是。已经有技术可以支持我们以低廉的成本甚至零成本推进图书馆的宗旨了。

其他还有:鼓励用户社群参与到新服务的市场策划中来。受众自己提出的服务,行得通。在网上和物理社群都发个声明,做些“馆员卡”(译者注:源自集换式卡片游戏,意思是,持有馆员卡的人,就长期或某个时间内拥有馆员身份,有权限从事馆员的工作)让用户可以收集过过瘾吧!

今天图书馆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与世界的自由互联,说真的——有太多了。看到一些妙极的事情遍布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让人很惊喜。最好的图书馆来自五湖四海,规模有大有小、资金有厚有薄,但都有一些难能可贵、思想前瞻的馆员在推动着它们前进。最好的图书馆提供全面开放的在线信息、宽松的环境,提供供人学习发现、跟社区联系的场所,是分享、倾诉、会晤志同道合者和持不同意见者的地方。友好、诚恳的辩论会发生在这里。它同样是分享个人经验与世界观、保存和分享记忆的地方。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一直以来随着时代改变的机遇和使命。今天我们能Web 2.0能开展“玩计划”,明天它也许就能孵化出同样有趣迷人的新东西。一个具有可变性的机制是长久的机制,时间会证明它的价值。

那么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我想到的是体制惯性,不关注趋势和未来,“我们从来都是如此”的态度。这些在今天已经行不通了。我认为最大的挑战必然来自内部。我担心那些对社会与文化的转变适应得慢的图书馆会无法再像它们应有的那样好。有些可能要倒闭了。这一刻,有必要看看现在的形势,有必要再次证明图书馆大楼、网络服务和制造这一切的馆员们的价值了——而这正是我书里那套2.0哲学的意义所在。看看商界在发生什么吧。看看博客的力量。拥抱新观念新态度的图书馆将冲破资金困难以及物理空间和思维的限制。

感谢Michael今天抽时间跟我们谈。关注Michael Stephens的最新动态,读他的博客Tame the Web

翻译:S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