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2.0:我们如何共享?

原文出处:library 2.0: How do you share? By: librarian.net

     图书馆的一切都被认为是与共享相关的,尽管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在使命上有所区别,如公共图书馆共享社区资源,而学术图书馆则有更多的文献档案功能。也就是说,我们是否是优秀的共享者?我们能否更好的共享?这个问题来自于我近期阅读的大量文献资料。

    1、 《今日美国》的一篇有关维基百科的文章谈到了正式出版和网络协作出版在权威性之间的区别。然而,我认为还存在着网络协作出版与印刷出版物在直观性和响应及时性上的区别。如果一篇印刷出版物上的文章发现有误,对它进行修正需要多长时间呢?尽管在那些所谓权威出版物的出版流程中有着严格的事实验证过程,但事实并不总是这样。维基百科也时常被各种各样的引用充斥其间,我也不会把维基百科作为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来源,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对何为真实,何为权威,何为正确负有责任的思想是一个强有力的思想,并且我想也没有人会被认定为是信息守门人。

   

2、图书馆是一个盒子的思想。只有让图书馆走入那些不利用图书馆的社群中去,才能打破这个思想,这同样适用于让图书馆员走出图书馆的。很多图书馆员都游离于他们所服务的社区之外,但也有很多不是这样。我过去的公共图书馆工作经历告诉我,有在镇上居住数十年的参考馆员是有明显好处的。这比我的专业知识重要得多,尽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知道这是一个疯狂的念头,但是我还是认为所有的大型图书馆都应该拥有完全不在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员。他们可以做为流动图书馆的司机,参加盛大表演的演员,同时也充当社区事件的信息顾问。网络迫使我们对馆外服务进行专业性的讨论,但是我们是否应该一直在对它进行讨论呢?由于工作的机会,我去了很多的图书馆和技术中心,我发现我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就像吟游诗人一样,给图书馆员和计算机用户讲述其它图书馆员和计算机用户的事情,分享他们的故事。与挫折和失败做斗争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认识到这些并不仅仅只有你才遇到,你并不是孤独的。数字鸿沟中鸿沟的一部分就是人们不知道从何人或者何处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甚至他们也无从知晓自己的问题是简单还是困难。

    3、内容创造。整个图书馆2.0看起来就是把知识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新、更好、更有用的系统,并使之能为普罗大众所用。图书馆历来被视为是一个接收信息多于创造信息的所在。网志、维基和标签云,所有我们提及的都是对阅读有益或相关的,但只有通过使用它们才能真正发光。关于互联网图书馆员,我曾与AndreaKevin Dames有过一次简短而热烈的交谈。Kevin将这次谈话的一部分以及他自己的想法整理成如下观点:多媒体信息中心,人们能够捣碎图书馆的所在,不仅自己创造新内容,而且也通过其它激励机制获得资源来充实图书馆。我喜欢这个关于你在某一方面的投资将从其它方面获得回报的观点。

    那么?我并不确定。我认为网志流行的一个基础就在于它使得人们可以很简便的将自己的观点放到网上,并与他人分享。如果我们在从事那些不允许自由探究自己的想法,或者在某些情况下,自己的想法和所处机构的学习和共享机制不一致,面对这种情况,这一点将显得尤其困难。我喜欢自己成为一名哲学化的图书馆员,但是我也认为和那些接收你的思想的人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了解他们是如何以及为何作出这样那样的反应,以及如何或者为何某一观点能够适用或行不通。我们的读者时刻都在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希望、梦想、缺点以及雄心壮志,也许现在是时候作出回报了。更多的交互与协作,让沟通的渠道双向畅通,对于我而言,这就是图书馆2.0的真意所在。

Translated by Qiantu

Edited  by superyang